走進巷弄,遇見巷弄」

前院2.JPG

曾為台灣首府的台南,在褪下風華後,似遲暮的英雄,緩慢,而眼神卻透著深厚的底蘊。

因機緣來到台南,後因台南的緩慢,選擇移居。

喜歡台南的理由很多,挑個最愛的,便是巷弄了

台南巷弄多源於水道,狹窄曲折,卻是台南300多年來的時空縮影,

說著台南的歷史的深度,也包容著生活的廣度。

從荷蘭到民國,從信仰到小吃。

走在巷弄裡,總會許許多的驚喜與意外,

可能看見荷人留下的建築工法;看到清時的紅磚斷垣;看到日人的雨淋木造房舍;民國後的洗石洋樓,

或是斑駁的鐵窗、歇業卻留下的店招、過往的門牌、街角的水協仔、木桿上的白瓷礙仔,

樓梯3.JPG

每一鉅觀或細微都在說著過去、現在與未來。

藉由保留、整理一棟老房子,分享當初移居台南的理由;分享生活台南的經驗;也分享愛上台南的原因。

取名「巷弄」便是分享在台南巷弄散步的經驗。

-------------------------------------------------------------------------------------------------------------------------------------------------

巷弄」所在是昔福安坑溪河道的左岸,因地多年黏土,是荷人曬(蓋厝用)土埆的地方,習稱「土墼埕」。

或因一溪之隔,所以長期以來居住人口並不多,直至日人在此興建大量的公共建築,如學校、法院、監獄…等,才日漸開發。

也因這一帶販售「山下」、「高尾」飲用水而名為「泉町」。

DSC_0244拷貝.jpg

沿府前路一段371巷走入,可於一旁的小路底看見一座巍然的日式院門,便是「巷弄」。

大門.jpg

自院門望入,可見一鳳凰木。

昔日的府城因地處鳳凰穴上,習稱為「鳳凰城」。

又,日人於治理期間栽植許多鳳凰樹於道路兩旁,自然地,鳳凰樹便成了最能代表台南的樹種了。

當初自田尾植入時,可是出動台南唯一最大的吊車,從40公尺外的空地懸吊進來。

前院6.JPG
《門中有樹,取其「閑」意, 冀望台南旅遊時可以放慢腳步,悠閒些,畢竟台南是個適合慢活的城市》

"巷弄",佔地100餘坪,包含了兩棟建物與、其中的紅磚廣場,與前、後院。

我們不希望「巷弄」只是個投宿點,也是旅遊過程的一環,分享的交流站。

所以提供廣闊的空間,讓旅人多些停駐,享受悠閒的生活。 

前院1.JPG
《前院一隅1》

前院3.jpg
《前院一隅2》

前院.JPG
《兩棟建物中的廣場》

前院4.JPG
《在庭院與廣場的綠叢中可見得許多小狗狗玩偶》

後院3.jpg
《請老師傅在後院搭建的竹寮》

後院.JPG
《立竹棚中可見昆沙宮的屋簷。昆沙宮的淵源甚早,荷蘭時即有,主祀中壇元帥,俗稱下太子廟。廟雖新建,但屋簷上的剪粘工藝頗為精湛》

 

後院2.jpg
《花檯的紅磚都是早先留下,紅磚砌法相當別緻。推測花檯後方應是以前兩屋間的通道》

DSC_0057.JPG
《整地時挖出一對門臼,推測應是古時後門位置。 》

後院4.JPG
《利用卸下的老木、餘木與老窗組成的花檯。下方圓石也是後院整地時挖出,似石磨但又不太像。》

以前人總是將浴室與廁所建於室外,我們將它改建成簡單的吧台。

巴台3.jpg
《利用整地挖出的老磚,以古早的斗磚砌法砌成吧檯牆面》

巴台.jpg
《吧台與後院間的木窗櫺是用老屋所卸下的桷木組合成。上面仍印有當初木料行的商號》 
巴台2.JPG
吧台檯面用老肖楠木,上層的木紋相當細緻美觀》

----------------------------------------------------------------------------------------------------------------------------------------------------

約26坪的平房是棟屋齡將近90的木作磚牆的老屋,

由於木作樑柱多腐朽、滿是壁癌,不宜人居,原被充為儲物室。

我們請大木司阜換掉所有樑、柱、桷木;拆掉醜醜的鐵皮屋頂、鋪上水泥瓦,

儘量保留住原本台檜門窗、壓花玻璃,再逐一親自用砂紙去漆,恢復應有的紋路與味道,

為讓木料有好的呼吸,所塗的都是貴貴的木臘油,進入,便可聞到淡淡的木香。

前院5.jpg
《老屋外觀》

老屋7.JPG
《老屋內部棟架全採木作,似日治時自歐美引入的「小洋房」融合閩南式的穿斗屋架》

老屋1.JPG
《早期的檜木門、窗與壓花玻璃》

老屋8.JPG
《日人自歐洲引入的"比重窗"工法。窗框內置有兩根與窗戶等重的金屬,所以窗子無需栓子便可任意停留。前方是 從窗框中起出的舊金屬》

我們認為,旅遊不應只是身體的移動,有時心靈的置放。旅人藉由離開固定的生活模式,尋找一個沉殿與放置心靈的地方」

所以我們將老屋闢為交誼廳,並依原有隔局分成三個空間。

老屋6.JPG

中間是櫃台與資訊處。

老屋3.JPG

左側則規劃成閱覽室,擺有三、四小桌,並提供書籍,適合三兩好友聊天,或一人沉思獨處閱覽的地方。

老屋4.JPG
《閱覽室一隅》

老屋10.jpg
《閱覽室一隅》

右側為聚會區,置一張大桌,可容下10人,供包棟客人在此聚餐、聊天。

老屋5.JPG

-----------------------------------------------------------------------------------------------------------------------------------------

三層樓的透天厝有近50年歷史,仍保存的許多當時建築的原素,如洗石外牆、磨石地面、陽台、大面檜木窗…。

規劃是客房區,共四間套房。

透天全景.JPG 
《透天厝外觀》

整修時,為便利客人居住,適時融入現代的設施,如免治馬桶,但整體風格仍維持著老房子應有的樸實面貌。

特別在許多細節上,刻意保留當年的建築原素與台南意象,如門鎖、純銅的後鈕、早就停產的壓花玻璃...等

細物4.JPG
《極少見的30年代的老銅門鎖》

樓梯2.JPG
《早期的磨石地板與鑄鐵扶手》

樓梯1.JPG
《早期的玻璃氣窗》

細物3.jpg
《早期檜木電氣箱》

---------------------------------------------------------------------------------------------------------------------------

一樓是間雙人房,兩張單人床,附屬一座私人庭院。

一樓房.jpg

一樓房3.jpg
《房間主牆面用卸下的老窗框修飾。床背板是用老屋所卸下的隔牆福杉所拼組成,特別有種古樸的質感》

 一樓房2.jpg
《切合巷弄概念,窗框內崁入文人描述台南的文字、攝於巷弄內的微小景物與五種停產的壓花玻璃》

一樓房4.JPG
《一樓浴室》

細物2.JPG
《備品皿是用台南百年老店的榮木桶行所製的竹蒸籠

細物1.JPG
《用老台檜做成的衛生紙盒。抽出後的衛生紙仍殘留著台檜的香氣,令人不禁想將它放在鼻前多聞一會兒》

一樓房6.JPG
《一樓庭院》

-----------------------------------------------------------------------------------------------------------------------------------------------------------

二樓為獨立一間家庭房,包含一間起居間,一張雙人床與日式 榻榻
米,裝飾風格帶些日本味。

二樓房1.jpg
《起居間一隅》

二樓房2.JPG

 

《二樓浴式,仿清水模磚搭木作台檯面,素雅質樸。台檜製的面盆與紙盆,散著台檜木香》

 

二樓房3.JPG
《二樓床頭巧妙運用竹子搭配質感的亞麻布》

二樓房4.JPG
《和式 榻榻米》

二樓房5.JPG
《古早流行的崁牆壁櫃》

三樓規劃兩間房。後間是和式榻榻米,上鋪有雙人薄墊。

三樓後房.JPG

三樓後房2.JPG
《用整地時挖出的圓石作成的吊衣勾。行李架是自己設計後再託台南百年老店信二竹店製作

三樓後房3.jpg
《三樓後間浴室,用抿石牆撘配寮檜檯面與台檜窗改成的鏡子》

三樓前間的風格迥異其它,比較偏現在工業風。

三樓前1.jpg
《床頭板是撿回被丟棄的百年木門的門板加工組成。床頭櫃是利用被颱風吹倒的行道樹的樹幹加工做成》

三樓前3.JPG
《用鐵架內崁有竹子與老花窗的鐵架隔間》

三樓前2.JPG
《運用原本樓梯後間的空間,闢成簡單的淋浴間,雖小,但細節毫不馬虎》

 

在稠密的人口舊城區中,特別是狹窄的巷弄內,打造百餘坪的庭園民宿,十分難得。

是種機緣吧!

我們希望「巷弄」提供的不僅是旅人的住宿,更是一種「生活台南」的概念。

旅遊台南應該不是快速地在知名景點或美食攤移動,

而是似台南人以一種兩倍時間的速度,穿梭在台南人走的巷道、吃著台南人日常的食物,慢慢地,

畢竟,台南是悠然過日子的所在。

 

「巷弄」位置極佳,附近不僅有高鐵接駁站,更是台南公車網的重要停靠的點,前往大台南各區都相當便利。

距離孔廟、林百貨、新光三越、藍晒圖文創園區…等景點,步行也不超過10分鐘。


詢問電話 0939112409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71巷19弄五號

 

若要吃小吃,周遭早上有知名的鹹粥、羊/牛肉湯…等,而一旁的保安路更是台南晚上的美食聚集地。

如果,也想更進一步認識台南,也可以讓我們陪你走一段「巷弄之旅」。

arrow
arrow

    巷弄 X 台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